厦门城市职业学院
一、目的意义
*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要“建设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劳动者大*,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,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”。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》中明确指出,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,其中劳动精神、劳模精神、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。
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时,必须同时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;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时,应当紧密结合职业技能的培养进行。职业技能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要相互渗透,相互促进,高度融合,合力育人。要着力改变将职业技能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割裂开来的“两条线”、“两张皮”的做法。
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原创话剧《盖*衔》,是以“中华技能大奖”获得者、优秀校友盖*衔的故事为原型,让青春的学生演员演绎校园青春故事,通过校园话剧与学生时刻保持着密切联系,最大化发挥校园话剧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功能,实现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。通过看戏、演戏,学生们将自我融入戏中角色,身临其境去体悟剧中人物的心理状态,真善美的辨析毋庸多言,价值观的宣传灌输也不再那么生硬,在艺术养心的过程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式教育。
二、主要做法
(一)以本土化德育佳作培育工匠精神
工匠精神通过艺术展现的形式来进行,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。中华技能大奖盖*衔是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前身之一的厦门职工大学级机械专业校友,生前任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。他曾三度登上南极维修机械,保障了科考工作的顺利进行。他技能高超、勤勉敬业,获得“中华技能大奖”、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等荣誉。年,58岁的盖*衔因为胰腺癌去世。“盖*衔精神”被誉为新时代厦门“六种精神”之一,福建省委省*府也对”盖*衔精神“给予高度评价,年4月3日,中共福建省委下发通知,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向盖*衔同志学习活动。盖*衔的事迹和精神在校园内外广为流传,在他的精神引领下,学校青年学生立志成为有职业尊严的劳动者。为了表达对他的深切怀念和追思,更好地继承和发扬“盖*衔精神”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学校团委组织创作了话剧《盖*衔》。
话剧《盖*衔》坚持自主原创,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,充分发挥了校园文艺作品在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思想引领功能。话剧采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,将盖*衔常用的三样工具:螺丝刀、扳手和棰子拟人化,在他们与盖*衔的生动互动中,风趣、自然地讲述盖*衔在学校、盖*衔在工厂与盖*衔在南极的三个重要阶段的重大贡献,以及病重期间仍念念不忘工作与培养新人等事迹,表现“盖*衔精神”的伟大内涵:刻苦努力的学习精神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。
图1-6话剧《盖*衔》剧照
话剧《盖*衔》用活泼多样的方式演绎出盖*衔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,成为大学生培育工匠精神的新载体。话剧《盖*衔》的上演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,它将作为学校传统原创话剧,一届一届长期传承。年11月,在话剧《盖*衔》基础上改编出了小品《盖*衔之路》,用诙谐幽默的游戏闯关剧情弘扬盖“盖*衔精神”。
图7小品《盖*衔之路》剧照
(二)成立剧社外出公演弘扬工匠精神
“盖*衔精神”是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,话剧《盖*衔》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。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云顶剧社作为话剧《盖*衔》创作团队,于年成立。为了演好地演绎话剧,为剧社学生社开设专属的公共选修课《语言表演》,聘请专业话剧表演教师负责对学生的表演活动进行指导,加强对学生的表演培训,促进社团发展。云顶剧社以“弘扬高雅艺术、充实校园文化”为宗旨,立足校园,重在提升学生的戏剧欣赏水平和艺术表演技巧,致力于成为有创造力、有影响力的厦门高校话剧社团。
每一次话剧演出都凝聚了剧组成员们无数的汗水,成员们在辛苦排练中切身体会工匠精神。经过近一年的努力,向观众展现了伟大的的“盖*衔精神”。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话剧《盖*衔》不断走出校园,成为“高雅艺术进校园”项目,目前已到过厦门市青少年宫和各大专院校进行公演,累计演出40余场,吸引了校内外4万余名观众观看。各级领导观看后都给予高度评价,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反馈好评如潮。
图8-9高雅艺术进校园:原创话剧《盖*衔》走进集美工业学校
年4月,厦门海翼集团及11家下属企业在厦门市青少年宫观看了演出。厦工团委宣传委员范慧清观看话剧后久久不能平静,作为厦工新生代职工,她听说过盖*衔的故事,这次通过话剧进一步了解盖*衔,“很受震撼”。“盖*衔躺在病床上,身体虚弱只能坐几分钟,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忘工作,这种精神令我感动。”她说,盖*衔无私奉献、爱岗敬业、精益求精的精神,将鼓励我们在平凡岗位勇于开拓、锐意进取,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
图10-13话剧《盖*衔》在厦门市青少年宫公演
三、实际成效
(一)发挥文化育人功能,提升学生竞争力
通过话剧《盖*衔》的多次展演,将培育“盖*衔精神”和工匠培养高度融合起来,使得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都得到了长足的提升。在“盖*衔精神”的引领下,我校学生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。年学校学生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二等奖1项,三等奖5项;年学校学生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一等奖2项目,二等奖3项,三等奖1项。年学生参加技能大赛、创新创业大赛等获国家级、省级奖共68项。获省级以上学生技能大赛奖项46项,比上年增长12%,其中国赛二等奖4项,省赛一等奖4项。在学生就业方面,学生届毕业生本省就业率93.78%,在厦门就业率76.20%,用人单位满意度98.26%。毕业生中涌现了福建省青年创业之星,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大批优秀人才。学校毕业生服务区域经济作用明显,深受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。
(二)培育弘扬工匠精神,提高思想教育水平
年,从校园话剧运行模式提炼出的《“融·大爱剧·青春”高职共青团思*育人模式研究》文化育人项目,成功入选福建省高校思想*治工作精品项目名单。该文化育人项目利用融媒体中心和校园话剧2个载体进行德育,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,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、爱*热情。校园话剧的成功公演,得到厦门日报、海峡导报和海西晨报等主流媒体地采访报道,相关新闻还被刊登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