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新闻页-台海网]
▲金门陶艺大师王明宗绘制《海峡一日游》
台海网12月11日讯(导报记者林静娴洪伟晟方艳艳陈哲文/文沈威钟洪/图)本届创意涂鸦大奖赛每一幅上墙作品都充满了闽台元素,从台湾夜市到集美建筑,从妈祖、“电音三太子”,到风狮爷、“福船”……两岸年轻人以涂鸦为载体,尽情挥洒展现对闽台文化融合的感悟,让大家看到他们演绎“融通两岸共绘家园”这一主题的无限可能。
1
《灯火阑珊处》盼两岸疫散云开
荣获本届创意涂鸦大奖赛一等奖的,是来自“姬歌视觉艺术”的作品《灯火阑珊处》。创作团队代表之一、厦门青年美术教师李燕迪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她是从合肥到集美上学的,到这里后不仅被嘉庚文化吸引,也非常喜欢闽台美食。因此《灯火阑珊处》左半部分选取了台北夜市琳琅满目的小吃为素材,右边则选取集美学村夜景。
据了解,联合评审团在决赛评选时也特别指出,夜市开张是疫后民生经济恢复的指标之一,《灯火阑珊处》让人看到两岸百姓共同期盼的美好场景。李燕迪也说,自己对台湾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夜市,可惜一直没去过,希望疫后两岸恢复交流,能过去亲眼看一看。
李燕迪表示,非常高兴能通过涂鸦的方式,为探索和加强两岸沟通提供新思路和新突破。在创作过程中她也与其他团队的台湾选手一起探索涂鸦艺术,尤其完成左半部分台湾夜市时,获得很多来自台湾选手的建议。她认为,涂鸦大奖赛平台为两岸青年创造了沟通和交流的机会,希望他们的作品能架起一座融通两岸的桥梁。
对于一起入围决赛的其他团队,李燕迪表示她个人非常喜欢《寻根之旅》这幅作品,妈祖形象刻画得很细致;《圆梦一闽两岸同门》这幅涂鸦结合了闽台特色小吃以及大社人文,非常有新意和创造力;《海峡一日游》的构图视角则别出心裁,反映了两岸融通的愿景。
2
金门艺术家绘制《海峡一日游》
第三届创意涂鸦大奖赛在厦门集美大社举办的新闻,通过海峡导报新媒体平台的报道,受到台湾朋友的
位于金门泗湖的浯州陶艺观光工厂,是王明宗进行墙绘创作的地点。这里是专门生产制作风狮爷雕像的地方,也曾是大陆游客常去的景点。12月3日开始,王明宗率领5名徒弟在工厂墙上作画。《海峡一日游》中所呈现的厦金美景跃然于墙上,“双子塔”、闽南古厝、集美龙舟池、金门莒光楼、风狮爷……色彩斑斓,惟妙惟肖。“以前没有疫情时,我常常去厦门。集美那边有端午划龙舟,咱们金门有风狮爷,两地有着共同的文化民俗。”王明宗说,《海峡一日游》将厦金文化元素涵盖其中,很适合进行墙绘创作。“但因为原作不是我画的,所以涂起来会慢一些,很多细节要处理。”为了更完美地展现这幅涂鸦作品,王明宗带领徒弟们挑灯夜战了好几个晚上。
王明宗回忆起自己两年前参与创意涂鸦大奖赛、赴福建东山岛涂鸦的场景。为期五天的创作,成为他难忘的经历。今年因为疫情没办法赴厦门参与,他和他的团队成员感到些许遗憾。不过他们也表示,两岸艺术家隔海切磋,其乐融融。王明宗也期待《海峡一日游》的涂鸦,能成为浯州陶艺观光工厂内新的特色景观,待将来“小三通”复航后,大陆同胞可以来此处“打卡”参观。
相关链接
两岸台青直播基地揭牌
12月10日下午,两岸台青直播基地揭牌暨签约仪式在海峡导报社举行。台湾青年苏恒、黄恺嘉与海峡导报社签约成立工作室,就视频制作、新媒体运营、直播培训、公益活动、个人IP孵化等项目展开深度而持续的合作。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局长马晓光,中央宣传部港澳台新闻局副局长谢应君,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、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叶雄彪,福建日报社总编辑潘贤强,海峡导报社社长林世雄等出席签约仪式,并共同为两岸台青直播基地揭牌。
台湾知名时事评论员、新党青年苏恒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台青直播基地能够将大陆对台湾的善意传达给台湾民众,也能让更多台湾青年通过这个工作室了解到大陆的发展和进步。
苏恒说,两岸目前因为疫情而停滞交流是暂时的,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恢复到和过去一样热络。这个工作室只是一个“杠杆”,为的是撬动两岸情感,为的是打破人为建造的藩篱。
对大陆直播平台运用已经十分熟练的在厦台青黄恺嘉表示,这里的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,比台湾先进许多,想来大陆圆梦的台湾青年不仅要了解新媒体,更要多了解大陆文化,才能让输出的内容更“接地气”。黄恺嘉透露,她正与海峡导报社共同推进一个非遗文化栏目——“阿嘉的夜”,由她现场体验非遗项目,再通过台湾青年的视角,介绍给观众。“我想要弘扬中华文化,讲好两岸故事,在这个前提下明确想做的内容。”
据了解,海峡导报社通过直播基地与台青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对合作伙伴所属的产品予以宣传推广,开展活动并提供资源支持。